close

這次由賴義傑大哥舉辦的啞口尋霧淞,順道去武陵看看楓葉跟落羽松,一起同去還有蔣梅馨姊

早上4點30分從台北出發,到啞口差不多7點左右太陽慢慢升起,不過沒太陽的地方還是很冷的。早上聽說是零下2度,難

怪好冷喔!這次沒穿防風的褲子無法承受那種刺冷!

1130-01.jpg

因為前一天天氣太好了所以看不到霧淞,只有樹葉上的一些霜。

網路上查的資料

霧淞的成因:

這些是所謂的霧淞,基本上並非罕見的現象,在台灣,人們若在冬季攀登高山,會有不少機會親眼目睹。霧淞看似白雪或冰霜,但其形成原因截然有別,不應混為一談。經由放大和分析,可知霧淞呈顆粒狀,為白色不透明的晶體。由於霧中含有無數微小的水滴,在酷寒的天氣裡,小水滴被極度冷卻,一接觸到溫度處於冰點以下的岩石、草木等物體表面,會立刻凍結,成為純白冰晶,而大量凍結的冰晶即是霧淞。另外,還有所謂的雨淞,其形成條件及原理與霧淞類似,大致在細雨或霧雨的天氣裡生成。

 霧淞形成的條件:

 霧淞也稱為「霧凍」,是一種空氣中水滴結冰的現象,因此,氣溫在冰點(0℃)之下時,霧淞才有可能形成。冬季在台灣,溫度低而濕度高時,中海拔以至高海拔山區可能出現霧淞,而最有利的形成條件是:山區雲霧籠罩、水氣濃厚並有強風吹拂。霧淞常在物體表面快速凝結,並且大幅累積,使地景瞬間改觀。然而相對地,其質地比較疏鬆,結構也不牢固,遭受風吹或其他外力時,容易碎裂或解體。此外,霧淞狀態並不易維持,真正存在的時間很短,一經陽光照射即融化,氣溫升高後即會迅速消失。

1130-02.jpg1130-03.jpg

 在過啞口後發現路旁有一片大白菜園結霜ㄟ

1130-04.jpg1130-06.jpg

 這是用olympus TG-2近拍的微鏡功能

 1130-07.jpg

 這是用olympus TG-2近拍的微鏡功能

 1130-08.jpg

 這裡拍得很過癮,接下來前往有勝溪尋楓,不過下切點不一樣(因為當地農民不讓我們下去,只告訴我們此路不通)只好換另一個下切點。

1130-09.jpg

 雖然沒有原本的楓紅漂亮,但也可以玩玩拍拍阿。

 1130-10.jpg 1130-11.jpg

 看看時間差不多該去吃飯囉,去武陵農場內吃,順道去拍拍楓葉跟落羽松。

 1130-12.jpg 1130-13.jpg 1130-14.jpg 1130-15.jpg 1130-16.jpg

 這是露營區旁的景色

 大約3點30分我們就離開武陵農場,中途在路上休息一下

 1130-17.jpg  

 下面兩張是中途休息時路旁的蘆葦我用傻瓜拍的。

 回到台北約8點左右,感謝賴義傑大哥從早上到晚上一路辛苦開車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快樂獅子 的頭像
    快樂獅子

    快樂獅子的部落格

    快樂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